明-董其昌《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八)》原文及译文鉴赏
- 2天前
- 11热度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八)》明-董其昌
餐取峰霞坐翠岚,云根劖出小终南。
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
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
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东佘山居所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餐取峰霞坐翠岚”,生动地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仿佛他以山峰之霞为食,坐在翠绿的山岚之中,生活充满了诗意与自由。
“云根劖出小终南”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云根比作雕刻工具,创造出一个小终南的意境,既表现了山的高峻,也暗示了隐士内心的纯净与追求。
“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士居所的清幽与雅致。窗户悬挂于空旷的室内,常有洁白的光线洒入,仿佛是心灵的映照。而“帖仿萧斋欲过蓝”,则通过模仿古代文人的书房,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向往。
“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山中生活的孤独与静谧,后句则以市井的喧嚣反衬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通过“鸿”与“虎”的形象对比,隐喻了隐士对世俗繁华的淡漠态度。
最后,“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的渴望和对于高尚道德的追求。这里的“惠子”可能是指庄子的朋友,象征着理解与共鸣。诗人认为,在这个世道中,能够理解自己内心追求的人是稀少的,但仍然保持着对高尚道德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