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屈大均《逢陆冰修》原文及译文鉴赏

《逢陆冰修》明末清初-屈大均 平生爱吴越,山水足登临。 有友皆高尚,如君最素心。 钱唐昔相见,蓟北此招寻。 惠我新诗好,洋洋被玉琴。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逢陆冰修》。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陆冰修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吴越山水的喜爱之情。 首句“平生爱吴越,山水足登临”点明了诗人对吴越地区山水的喜爱,愿意在自然美景中尽情游览。接下来,“有友皆高尚,如君最素心”则赞美了陆冰修的高洁

明末清初-屈大均《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其七)》原文及译文鉴赏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其七)》明末清初-屈大均 梅市西边秋山波,中丞怀石恨如何。 公孙爱我三闾裔,岁晏相邀卧薜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张南士返回越州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首句“梅市西边秋山波”,以梅市为背景,秋山之波澜壮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中丞怀石恨如何”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怀石(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象征时间的流逝和难以挽留的

明末清初-屈大均《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五十三)》原文及译文鉴赏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五十三)》明末清初-屈大均 两到韶阳不踰关,梅花怕向岭头攀。 艰难得作南枝鸟,白首炎洲比翼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广东前往韶阳的旅程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两到韶阳不踰关”表达了诗人多次到达韶阳而未逾越险阻的情境,暗含旅途艰辛之意。接着,“梅花怕向岭头攀”一句以梅花畏难的形象比喻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与畏惧,形象生动。 “艰难得作南枝鸟”则转为积极向上,诗人虽历经艰难,

明末清初-屈大均《后高凉曲(其六)》原文及译文鉴赏

《后高凉曲(其六)》明末清初-屈大均 宝山春色照珠台,中有龙湫万壑回。 父老时时望苍翠,麖鸣知有赦书来。 这首诗描绘了宝山春日的美景,以及山中龙湫的壮丽景象。通过“宝山春色照珠台”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宝山的春天与珠台的光辉相映衬,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光彩夺目的画面。接着,“中有龙湫万壑回”则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瀑布的壮观,仿佛千山万壑都在围绕着这股力量旋转,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气势。 “父老时时望苍翠”

明末清初-屈大均《定风波》原文及译文鉴赏

《定风波》明末清初-屈大均 又离家、两月高要,劳劳作客自苦。 落羽摧颓,残英冷淡,老大谁为主。典裘来,碎琴去。 一代文章委尘土。无补。令饥寒不免,啾啾儿女。 白头未遇。怎英雄、事业多衰暮。 喜萍花无恙,阴山玉在,磨得龙精吐。 向庞公,咏梁父。谁识英高有文武。须许。 凤雏人往,南阳惟汝。 这首《定风波》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时局的深切感慨。 开篇“

明末清初-屈大均《岭南旅怀(其三)秋》原文及译文鉴赏

《岭南旅怀(其三)秋》明末清初-屈大均 炎海少秋霜,叶红因客泪。 因风片片飞,飞向江南坠。 这首诗描绘了岭南地区秋天的独特景象与旅人的情感。首句“炎海少秋霜”点明岭南地区气候炎热,秋季少有霜冻,与北方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叶红因客泪”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融合,红叶在诗人眼中仿佛是因思念家乡而落下的泪水,表达了旅人对远方的深切怀念。 “因风片片飞”描绘了红叶随风飘舞的场景,赋予了自

明末清初-屈大均《西园(其四)》原文及译文鉴赏

《西园(其四)》明末清初-屈大均 地近西禅寺,芙蓉映酒帘。 藕多成白粉,叶每裹黄黏。 菱角怜长嫩,离支恨太甜。 野人持素馔,留客坐茅檐。 这首诗描绘了西禅寺附近的景致与生活情趣,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关怀。首句“地近西禅寺,芙蓉映酒帘”,以“地近”二字点出地点,随后以“芙蓉映酒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芙蓉花在阳光下映照着酒馆的帘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接着,“藕多成白粉,叶每裹黄黏”两句

明末清初-屈大均《癸酉元日作(其一)》原文及译文鉴赏

《癸酉元日作(其一)》明末清初-屈大均 天鸡隐隐起空中,海日初烧混沌红。 气象新从三朔出,光华长与一人同。 欢将寿爵歌难已,老向高台舞更工。 无限春晖在芳草,青青先到白头翁。 这首诗描绘了癸酉年元旦清晨的壮丽景象,诗人以天鸡的啼鸣和海日的初升作为开篇,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宇宙初开、万物复苏的氛围。"天鸡隐隐起空中,海日初烧混沌红",通过天鸡的啼声和海日的光芒,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隐喻着新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赋得失学从愚子》原文及译文鉴赏

《赋得失学从愚子》明末清初-屈大均 记诵今年少,生书问不知。 无师陶氏子,失学少陵儿。 乐有非贤父,遗安及幼时。 刘殷那得似,各授一经迟。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赋得失学从愚子》。诗中以对比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家庭环境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首句“记诵今年少,生书问不知”,点出年轻学子在学习上的困惑与迷茫,他们虽已开始读书识字,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却显得力不从心。接着,“无师陶氏子

明末清初-屈大均《悼昭平夫人季刘(其三)》原文及译文鉴赏

《悼昭平夫人季刘(其三)》明末清初-屈大均 廿载鸡栖类伏雌,牛衣相对总凄其。 英雄蹭蹬饥寒日,儿女绸缪老大时。 后死黔娄谁作诔,长鳏沐犊但含悲。 只今凫雁无心弋,风雨平明卧起迟。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晚年生活中的凄凉与无奈,以及对已故爱人的深切怀念。首联“廿载鸡栖类伏雌,牛衣相对总凄其”以“鸡栖”和“牛衣”为喻,形象地展现了两人在简陋环境中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其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愁。颔联“英雄蹭蹬饥

明末清初-屈大均《贫居口占(其五)》原文及译文鉴赏

《贫居口占(其五)》明末清初-屈大均 七龄黄口谢家儿,解爱葩经绝妙辞。 初读未终三百五,频将比兴问经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岁孩童对《华严经》中绝妙辞句的喜爱与深入探索。通过“解爱”、“初读未终三百五”和“频将比兴问经师”的描述,展现了孩童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经典文本的深刻理解。在明末清初的背景下,这样的求知精神尤为珍贵,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传

明末清初-屈大均《上西江作》原文及译文鉴赏

《上西江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又溯牂江上,秋来跋涉劳。 风吹青冻大,浪作白头高。 能渴须凉粉,蠲愁更浊醪。 落帆就溪女,索取鲙鱼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牂江上游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表达。 首句“又溯牂江上”,点明了行程的方向和地点,暗示了诗人可能多次往返于这条河流之间,流露出一种熟悉与习惯的情感。接着,“秋来跋涉劳”则直接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秋天的季节特征也

明末清初-屈大均《哭华姜一百首(其七十二)》原文及译文鉴赏

《哭华姜一百首(其七十二)》明末清初-屈大均 西京诗句似朱弦,士会还工赠妇篇。 纨扇白头卿最爱,玉琴弹出月明前。 这首诗《哭华姜一百首(其七十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在诗中,诗人以“西京诗句似朱弦”开篇,巧妙地将西京的诗句比作朱弦,暗示了华姜的才情与诗歌的高雅。接着,“士会还工赠妇篇”,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华姜才华的认可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她与某人的深厚情感。 “纨扇白头卿最

明末清初-屈大均《琵琶行赠蒲衣子》原文及译文鉴赏

《琵琶行赠蒲衣子》明末清初-屈大均 王郎好音能琵琶,千态万恨归边沙。 明妃紫台作胡语,公主乌孙思汉家。 慷慨惟凭马上乐,凄凉岂必军中笳。 新声鼓出好词曲,三日一调劳红牙。 古词元人百杂剧,新曲《牡丹》兼《浣纱》。 伯龙红友供繁弄,酒酣一唱三咨嗟。 改调高弹飒风雨,攒点忽似更虾蟆。 手搊口歌声若一,丝肉粉飘如飞花。 小声吹裂漆筚篥,大声掺乱渔阳挝。 自矜琵琶与琴应,眩精骇耳非淫哇。 一一晖音合清浊,

明末清初-屈大均《秋日挈舟茉莉沙追送孔参军即景口占以赠其行(其三)》原文及译文鉴赏

《秋日挈舟茉莉沙追送孔参军即景口占以赠其行(其三)》明末清初-屈大均 云边风路小,雨外日光微。 最惜横江石,无人作钓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宁静画面。首句“云边风路小”,描绘了轻柔的风在云层间穿梭,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雨外日光微”则巧妙地将雨与阳光交织在一起,虽有雨的朦胧,却仍有微弱的日光照耀,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对比之美。 “最惜横江石,无人作钓矶。”这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

明末清初-屈大均《又寄朱十》原文及译文鉴赏

《又寄朱十》明末清初-屈大均 公子吾所思,薄游滞于越。 秋风予不归,岩桂花已发。 赠尔浣花人,耶溪弄明月。 此诗《又寄朱十》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首句“公子吾所思,薄游滞于越”,以“公子”自指,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点明了自己因公务或旅居而滞留于越地的境况。越地,即今浙江一带,古代文人常以此地象征江南的美丽与宁静。 接着,“秋风予不归,岩桂花已发”,描绘了一幅秋

明末清初-屈大均《咏古(其六)》原文及译文鉴赏

《咏古(其六)》明末清初-屈大均 孟光裘褐者,居与伯通邻。 何似梅家女,风流在富春。 这首诗通过对比孟光与梅家女的生活状态和风韵,展现了对古代女性独立自主、追求精神生活的赞美。"孟光裘褐者,居与伯通邻"描绘了孟光穿着朴素,与名士陆伯通为邻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她虽物质条件普通,但内心世界丰富,与文人雅士为伍,生活不乏趣味。"何似梅家女,风流在富春"则将孟光与梅家女进行对比,强调了后者在富春(地名,可能

明末清初-屈大均《朱人远曾经屈沱作歌屈沱者三闾大夫所居楚人谓江之别流为沱云(其一)》原文及译文鉴赏

《朱人远曾经屈沱作歌屈沱者三闾大夫所居楚人谓江之别流为沱云(其一)》明末清初-屈大均 秭归南郭外,传是左徒家。 有客寻苗裔,维舟向水涯。 仙成为海伯,赋就散天葩。 祖述多高弟,如君更丽华。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人屈原的追思与敬仰之情。诗人朱人远在秭归南郭外,寻访屈原的后裔,停舟于水边,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楚国诗人及其家族的深深敬意。诗中提到屈原的才华如同仙人一般,其作品如同天上的花朵般绚烂,不仅影响

明末清初-屈大均《哭华姜一百首(其七十)》原文及译文鉴赏

《哭华姜一百首(其七十)》明末清初-屈大均 戴胜争誇王母降,点梅还道寿阳来。 明年人日人何处,人日欢娱只一回。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华姜一百首》中的第七十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哀思。 首句“戴胜争夸王母降”,以戴胜鸟争先恐后地展示其美丽羽毛,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炫耀,暗喻华姜的去世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哀痛与怀念。接着,“点梅还道寿阳来”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咏史(其四)》原文及译文鉴赏

《咏史(其四)》明末清初-屈大均 松林抛盏不曾迟,鬼向阴阳食有时。 正是南朝寒食节,思归莫使汉儿知。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场景。"松林抛盏不曾迟",开篇即以“松林”为背景,暗示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沉淀,"抛盏"则象征着某种仪式或纪念,隐含着对过往的追忆与缅怀。"鬼向阴阳食有时",将自然界的规律与鬼魂的存在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阴阳两界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