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鹫《招隐》原文及译文鉴赏

《招隐》明-成鹫 难将礼数律疏慵,自是知音不易逢。 拟结茅庵居绝顶,别寻山路上孤峰。 心兼世远来千里,目与天游去万重。 笑抚长松劝招隐,未应回首忆秦封。 这首《招隐》诗,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清雅的意境,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联“难将礼数律疏慵,自是知音不易逢”,开篇即点出知音难遇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礼数疏慵的态度,暗示了其内心对传统束缚的不屑,以及对真正理解自己心

明-成鹫《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其四)》原文及译文鉴赏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其四)》明-成鹫 攀枝投石笑群儿,活剥生吞不待时。 时过更愁零落尽,中间消息几人知。 这首诗描绘了对荔枝的喜爱与担忧之情。首句“攀枝投石笑群儿”,以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孩童嬉戏于荔枝树下,笑声盈耳的欢乐画面。接着,“活剥生吞不待时”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对荔枝鲜美欲罢不能的渴望,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品尝这大自然的馈赠,不顾一切地享受其美味。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流转,诗人担

明-成鹫《蜜柚歌》原文及译文鉴赏

《蜜柚歌》明-成鹫 岭南蜜柚天下无,垂枝结实如连珠。 金相玉质冰雪肤,楚江萍实胡为乎。 蔗浆茗饮渴所需,得此不复还区区。 三餐未饱七尺躯,硕果入口忘饥劬。 灵物所产非一株,人工地力分精粗。 谁当种者髯丈夫,家住凤城城西隅。 庭前累累实有馀,一摘再摘奇可居。 四座见者生觊觎,宝刀剥果如剥瓠。 金盘盛出供吾徒,大嚼小嚼姑徐徐。 便便果腹归日晡,伸纸作歌歌吴歈。 安得种此临交衢,道旁观者无贤愚,众口所嗜

明-成鹫《晓发长江寺》原文及译文鉴赏

《晓发长江寺》明-成鹫 长江古寺数声钟,催起船头白发翁。 初日渐高群象外,轻烟不尽乱流中。 微吟自拾沿流叶,清啸遥迎破衲风。 秋色重重山又水,不知何处息征篷。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长江古寺出发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长江古寺数声钟”,以“数声钟”点出时间之早,古寺之静,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悠远而肃穆的基调。接着“催起船头白发翁”,通过“白发翁”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年迈,也暗示了岁月的

明-成鹫《重过象林赠觉天大师》原文及译文鉴赏

《重过象林赠觉天大师》明-成鹫 舍舟登陆信扶藜,旧路重寻定不迷。 云顶草荒愁窘步,象林花发足幽栖。 金毛稳睡恬风马,介距藏锋养木鸡。 识得主人机用大,肯教吾道有町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重过象林赠觉天大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象林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舍舟登陆信扶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离开舟船,踏上陆地,手持藜杖,独自前行的情景,充满了探索与独立的精神。接着,“旧路重寻定不迷

明-成鹫《用张子白韵寄姚齐州十首(其二)》原文及译文鉴赏

《用张子白韵寄姚齐州十首(其二)》明-成鹫 簿书无暇日,琴鹤有閒身。 古道寂寥久,今来闻见新。 野棠初税驾,莎草藉为茵。 留得清风在,枯禅坐竟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繁忙公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首句“簿书无暇日”,点明了官场的忙碌与紧迫,日常事务堆积如山,难以抽身。然而,紧接着的“琴鹤有閒身”则展现了诗人内心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琴鹤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古道寂

明-成鹫《重阳前五日山行》原文及译文鉴赏

《重阳前五日山行》明-成鹫 节序相将逸兴豪,乌藤白足笑吾曹。 行行听瀑秋心冷,得得登峰云影高。 折取山花聊当菊,书成霜叶即题糕。 旁人莫讶兹游早,五日重来不惮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重阳节前五日登山行游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节序相将逸兴豪”,点明了时节与诗人的兴致,展现出一种随季节流转而生发的愉悦心情。接着,“乌藤白足笑吾曹”一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手持乌藤杖,脚踏白足

明-成鹫《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九)》原文及译文鉴赏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九)》明-成鹫 当时一入便忘还,分得云房屋半閒。 笑我住来仍渡海,输他飞去不离山。 抛将松竹无田地,领取生涯有死关。 庵主纵归难得见,孤峰从此绝跻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身处异乡,怀念着远方的罗浮山,以及与山中诸子的深厚情谊。诗中的“当时一入便忘还”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深深眷恋,仿佛踏入此地后便不愿离去。接着,“分得云房屋半閒”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诗人仿佛得到了

明-成鹫《和毛明府中庵见赠》原文及译文鉴赏

《和毛明府中庵见赠》明-成鹫 十载经过万木森,今来祗树又成林。 閒僧到处青山在,廉吏还家白发侵。 老病渐思寻活计,虚名多恐负初心。 自从识得陶彭泽,一度相逢一度深。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名为《和毛明府中庵见赠》。诗中描绘了诗人十年间经历的变迁与内心的感悟。 首联“十载经过万木森,今来祗树又成林”以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生长为喻,表达了岁月更迭、万物更新的自然规律。十年间,诗人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

明-成鹫《旱(其一)》原文及译文鉴赏

《旱(其一)》明-成鹫 途穷生计拙,临老事躬耕。 不谓三春雨,翻为百日晴。 火云乾木叶,斥卤入茶铛。 吾道今如此,凭谁寄一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者在生活困顿中选择躬耕自给的境遇,以及面对自然界的极端干旱时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途穷生计拙”点明了主人公生活的困境,道路尽头,谋生手段显得力不从心。接着“临老事躬耕”描述了他晚年选择回归土地,以农耕为生的决定。这种选择或许是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也可

明-成鹫《送孙长发护其叔氏仁化明府旅衬还京,是冬长发应选诠部》原文及译文鉴赏

《送孙长发护其叔氏仁化明府旅衬还京,是冬长发应选诠部》明-成鹫 自从叶县去瀛洲,谁挟双凫返故丘。 锦水丹山逢谢客,素车朴马识孙谋。 云随黻翣回仙驭,风送霓旌指帝州。 领海凭君作霖雨,金台归去莫淹留。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为友人孙长发送行所作,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自从叶县去瀛洲”,以神话传说中的叶县与瀛洲起笔,寓意友人此行如同进入仙境,充满神秘与期待。接着“谁挟双凫返故

明-成鹫《韦溪八咏(其四)莲池夜月》原文及译文鉴赏

《韦溪八咏(其四)莲池夜月》明-成鹫 旧是长松地,今来但一池。 野花开菡萏,秋色蘸涟漪。 水殿邻芗国,犀渠洞藕丝。 何当见形影,独立夜深时。 这首诗描绘了莲池在夜晚月光下的静谧与美丽。诗人以“旧是长松地,今来但一池”开篇,对比中透露出时光流转的痕迹,从茂密的松林变为单一的莲池,暗示了环境的变迁。接着,“野花开菡萏,秋色蘸涟漪”两句,生动展现了莲池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天特有的色彩,通过“花”、“秋

明-成鹫《寄云庵和尚》原文及译文鉴赏

《寄云庵和尚》明-成鹫 海幢门外钓鱼翁,袖手旁观日出东。 祗有痴顽同木石,久无方便寄诗筒。 太阳早已知投子,信祖何曾识懒融。 珍重同参老禅客,共来廊下问幡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钓鱼翁在海幢门外垂钓的场景,他袖手旁观,静待日出东方。诗人以“祗有痴顽同木石”形容其专注与淡泊,仿佛与自然界的石头木头一样,不为外界所动。接着,“久无方便寄诗筒”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钓鱼翁的敬仰之情,认为他长久以来保持着内心的宁

明-成鹫《老人石》原文及译文鉴赏

《老人石》明-成鹫 坚性何妨高处蹲,閒身归去总无村。 风云月露酿元气,草木昆虫依本根。 大地几回成昼夜,诸峰相见即儿孙。 当时曾笑生公石,不点顽头更囫囵。 这首诗《老人石》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联“坚性何妨高处蹲,闲身归去总无村”,以“老人石”为象征,描绘其坚韧独立的姿态,即使身处高处也不妨碍其坚定的本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

明-成鹫《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一)》原文及译文鉴赏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一)》明-成鹫 闹市穷山两不宜,水边林下且随时。 孤松过午亭阴转,顽石当门捷径移。 乌兔盈亏忙里失,鱼龙潜跃静中知。 大鹏飞上阎浮树,应笑鹪鹩老一枝。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首联“闹市穷山两不宜,水边林下且随时”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于喧嚣都市与偏远山野的双重避讳,而倾向于在宁静的水边与林间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

明-成鹫《锦石岩》原文及译文鉴赏

《锦石岩》明-成鹫 洞门开处石堂幽,咫尺丹霞在上头。 山色一家无向背,水声千派自分流。 云生锦石寒侵榻,风过霜林叶满楼。 借问主人何处去,秋成时节半西畴。 这首明代成鹫所作的《锦石岩》诗,描绘了一幅深邃幽静的山中景致。首联“洞门开处石堂幽,咫尺丹霞在上头”,以开门见山的手法,描绘了山洞开启后,石室内的幽静景象,而远处的丹霞则在眼前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既近且远的空间感。 颔联“山色一家无向背,水声千

明-成鹫《寄西宁张明府(其三)》原文及译文鉴赏

《寄西宁张明府(其三)》明-成鹫 吏习久不振,斯人方起衰。 循良追古道,儒雅式今兹。 政洽看鹰化,心閒有鹤知。 何当弦诵地,容我结茅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地方治理上的积极作为与道德风范。"吏习久不振,斯人方起衰",点出了地方官在整顿吏治、提振风气方面的关键作用。"循良追古道,儒雅式今兹",赞扬了这位官员遵循古代贤良之士的道德标准,以儒雅之风引领当代。"政洽看鹰化,心閒有鹤知",通过生动的比喻

明-成鹫《送吕耕山从李广文之澄迈(其二)》原文及译文鉴赏

《送吕耕山从李广文之澄迈(其二)》明-成鹫 我将入山去,君复事南征。 海国人稀到,东风自送行。 滞形同在客,问道愧称兄。 知有归来日,愁予白发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为友人吕耕山即将前往澄迈与李广文相聚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我将入山去,君复事南征”,诗人以自己即将隐居山林,与友人即将踏上南行之路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关切与不舍。山林与南征,一静一动,一

明-成鹫《赠秋霜师(其二)》原文及译文鉴赏

《赠秋霜师(其二)》明-成鹫 当年五岳早寻师,兀兀行藏祇自知。 眼底何曾见山水,腰包那得有閒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成鹫在明末时期的生活与心境。通过“当年五岳早寻师”,我们可以感受到成鹫年轻时对佛法的追求和对高深境界的向往,他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智慧的导师。然而,“兀兀行藏祇自知”则揭示了修行之路的孤独与自我探索,强调了内心的觉醒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眼底何曾见山水”,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观的忽视

明-成鹫《借园杂咏(其二十三)步月》原文及译文鉴赏

《借园杂咏(其二十三)步月》明-成鹫 人间天所忌,久雨阻经行。 不放终宵月,空馀半夜明。 自来还自去,谁送复谁迎。 顾影无相识,唯闻屐齿声。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月夜的静谧与孤寂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 “人间天所忌,久雨阻经行。”开篇即点出雨季的烦扰,以及长时间雨水对出行的阻碍,暗示了诗人渴望晴朗的心情。 “不放终宵月,空馀半夜明。”月亮虽在,却不能整夜照亮,只能